“卖1000元生鲜,损耗150元”——这是很多商超的真实写照。生鲜损耗率高,不仅吃掉利润,还可能因变质商品引发客诉,影响口碑。CTI南宫NG28检测在近20年的商超技术服务经验中发现:大部分损耗不是不可控的,而是源于日常管理中的5个容易忽视的隐形漏洞。今天南宫NG28一次性聊透这些问题,再分享3个简单易操作的降损小技巧,帮您省下真金白银。
这个坑比较隐秘,未曾经历就难以察觉。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还是需要辩证地看待。比如昨天卖了100斤菠菜,今天就进120斤。但天气突变(如降温下雨)或周边新开店分流客流,都可能导致销量骤然下滑。某地一社区超市曾因连续阴雨,周边道路排水不畅突然被封,导致了150多斤绿叶蔬菜滞销。
这个坑相对来说明显一点,但还是免不了往里栽。把冷库当家里的冰箱用,只管库库往里放就行。部分商超冷库管理粗放,比如叶菜和香蕉混放,导致叶菜冻坏、香蕉发黑;又如冷库温湿度传感器故障未被及时发现常有发生,直接缩短了生鲜的保质期。
这个坑大多数都往里栽过,而且还在不断地往里跳。把叶堆成小山包,底层被压出水渍;把苹果等剥皮多汁的水果堆成小山包,底部的果子被压出凹痕,这些伤痕加速水果变质。商品陈列区损耗绝大多数是“压伤”。
南宫NG28很高兴地看到很多新零售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填坑了,但一些传统商超还是缺乏临期生鲜处理意识。生鲜有黄金销售,傍晚十分叶菜开始蔫了,不打折促销;草莓快过最佳赏味期,不做买一送一活动,硬撑。错过最佳处理窗口期,最后只有一条路——扔。
首先,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生鲜损耗是正常的。所以,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借口——与我无关。具体到哪批货坏了?为什么坏?说不清楚。理货员只负责摆货,不管品质;库管员只记录温度,不看商品状态。责任追不到人,不了了之,循环往复。
思路一:动态进货。比如第一天按昨日销量的80-90%进货,留一点弹性;第二天根据前一天实际销量和天气或者活动预告调整。
思路二:“透气”陈列。比如叶菜陈列不超过3层,底层用镂空筐避免积水;如草莓、圣女果这类已被压坏的水果用单层平铺加底托的方式陈列。
思路三:分时段折扣。给生鲜设定临期促销时间。可以标上“不影响食用”等措辞,减少客户疑虑。
CTI南宫NG28检测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可以从两个方向辅助商超降低生鲜品类损耗:
查问题:通过生鲜商品旅程跟踪、商品品质抽检,帮商超定位损耗源头;
教方法:提供工具包,并可对理货员等岗位开展实操培训,教其识别商品新鲜度。
生鲜损耗虽是天注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控。如果您想进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降损方式,CTI南宫NG28检测可为您提供免费损耗诊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