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公司宁波 项目负责人胡智勇 完成日期2016.12.28
名称 |
衢州普雷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地址 |
衢州市衢江经济开发区霞飞中路2号 |
联系人 |
徐国芬 |
工作内容 |
时间 |
人员 |
陪同人 |
现场调查 |
2016年11月9日 |
沈明志 |
赖世文 |
采样/检测 |
2016年11月15日-17日 |
牛忠勋、王浩杰 |
赖世文 |
危害因素:
噪声、电焊弧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氧化铁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钼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臭氧、氢氟酸(氟化氢)、MDI
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 |
本次评价检测实测点数 |
本次评价检测合格点数 |
合格率% |
粉尘 |
3 |
3 |
100 |
化学毒物 |
16 |
16 |
100 |
物理因素 |
16 |
12 |
75 |
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再经过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以及实验室的检测分析,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得出以下结论: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项结论
项目 |
判断 |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
1.总体布局 |
符合 |
- |
2.设备布局 |
符合 |
- |
3.建筑卫生学 |
基本符合 |
抛光、冲压、电阻焊、车床等岗位照度不足 |
4.职业病危害因素 |
基本符合 |
冲压、清洗、粉碎岗位噪声强度超标 |
5.职业病防护设施 |
基本符合 |
冲压、清洗、粉碎岗位噪声强度超标 |
6.应急救援设施 |
不符合 |
未设置喷淋洗眼设施,缺少处置酸碱灼伤和防护眼睛的药品 |
7.职业健康监护 |
基本符合 |
未进行上岗前、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不足100%,体检因素不全,未安排复查 |
8.个人防护用品 |
符合 |
- |
9.辅助用室 |
符合 |
- |
10.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
符合 |
- |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基本符合 |
需进一步完善 |
12.职业病危害告知 |
符合 |
- |
13.职业卫生培训 |
基本符合 |
需进一步完善 |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
符合 |
- |
15.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
符合 |
本项目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本次现状评价为首次评价。 |
整改性措施
(1)清洗区、空气滤芯生产注胶岗位设置能够提供流动的清洁水的设施,其覆盖半径满足15m的要求;
(2)按规范要求组织木工、焊接、数控、普车等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进一步完善已体检人员的噪声、手传振动等危害因素的针对性体检,安排复查人员进行复查。具体见表8-3。
(3)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补充针对清洗剂、电焊弧光对人体造成急性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案,药品箱内补充处置酸碱灼伤药品(2%碳酸钠、2%醋酸或3%硼酸)、眼睛防护药品(眼药膏、洗眼液)。
持续性改进建议
防护措施
(1)针对冲压、粉碎、超声波清洗等岗位噪声存在超标情况,在目前工艺不能采取有效减噪措施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要督促工人佩戴好护耳器,减少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损害,并进行定期的听力测定;
(2)制定冲压、粉碎、超声波等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减少岗位作业人员接触时间,降低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
(3)加强现有通风排毒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时维修;
(4)手工清洗槽不使用时采取加盖措施减少酸洗液挥发;
(5)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等个人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定期对劳防用品用具检查更换,不使用时应存放在干净无污染的地方。
职业卫生管理
(1)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2)进一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细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确保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3)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杜绝存在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对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者,应按规定给予复查、诊疗,并妥善处置;
(4)做好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律规范和职业卫生要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危害强度(或浓度)、防护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等;
(5)用人单位应进一步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本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将职业病防治的要求纳入现场检查内容,加强作业现场职业卫生检查与管理,将职业卫生管理的过程资料及时归档,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内容。
预防性告知
(
1、 总体布局评价时,明确2#车间是否外排有毒有害介质并影响到1#、综合楼。车间内(设备)布局评价时,明确各生产线或分区之间是否有物理隔离;有害/无害、高危害/低危害作业场所是否分开或隔离。
2、 不锈钢过滤器材生产单元,补充抛光、打磨过程手传振动危害辨识评价,细化不锈钢酸洗钝化液、有机酸清洗剂等化学混合物的危害辨识,补充不锈钢酸洗钝化液、有机酸清洗剂、各种胶、手传振动等对人体危害资料。并根据危害性,补充相应的检测、评价。
3、 细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条件叙述,明确目前检测结果的代表性。
4、 覆膜滤料生产单元,明确热压贴合加热温度。补充超温导致聚四氟乙烯薄膜热解的职业病危害辨识,补充聚四氟乙烯热解物对人体的危害资料,明确预防和防护要求。补充注胶尾气回收装置清理过程的职业病危害辨识、评价。
5、 明确企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需实施应急,在此基础上细化应急措施评价。
6、 建议将前处理清洗工序不锈钢酸洗钝化液、有机酸清洗剂可能造成化学烧伤的内容以及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列入关键控制点。
7、 不锈钢过滤器材生产单元表面处理工序-手工清洗过程,如果今后不再使用使用硝酸和氢氟酸,应在报告附件中附上企业出具的书面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