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

    南宫NG28的服务

    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CTI南宫NG28检测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纺织服装及鞋包、婴童玩具及家居生活、电子电器、医学健康、食品及农产品……等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

    特色服务

    全面保障品质与安全,推动合规与创新,彰显品牌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加入南宫NG28
    人才政策
    招贤纳士
    人才政策
    保障员工基本权益与福利;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员工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平衡员工工作与生活。
    招贤纳士
    欢迎加入南宫NG28检测大家庭,南宫NG28将为你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职业理想的舞台。
    新闻资讯

    垃圾填埋场监管力度加大,强调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

    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次数:44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填埋技术进步及强化风险管控,生态环境部修订《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并于2024年9月1日印发《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局部修订的公告,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修改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50869-2013;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办便函〔2022〕382号),部分地区先后发布了地方性指南,规范垃圾填埋场风险评估工作。


    一.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 - 2008)自发布实施至今已有 16 年之久,期间为规范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依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设计、建设以及运行等多个环节,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渗滤液达标排放难度大、渗滤液积存现象普遍、渗漏污染隐患较大、恶臭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要求薄弱、填埋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不够完善等。修订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紧密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展开针对性调整,旨在全方位提升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强化环境管理效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风险。其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增加渗滤液间接排放要求,完善水污染物排放规定。本次修订从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出发,综合考虑渗滤液间接排放的环境风险,在保留直接排放的基础上,新增了渗滤液间接排放途径并从纳管渗滤液的水质水量控制、全过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间接排放污染控制要求,确保了渗滤液间接排放的环境风险可控。

    2、强化恶臭和温室气体控制,明确防渗层的完整性检测要求。原标准未明确恶臭污染物监测指标、缺乏小型填埋场甲烷减排工艺具体要求以及封场覆盖系统完整性检测要求。本次修订明确了填埋场恶臭污染物特征因子,增加了小型填埋场关于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技术要求,增加了封场覆盖系统防渗层的完整性检测要求。明确防渗检测要求,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应每三年开展一次防渗衬层完整性检测,并根据防渗衬层完整性检测结果以及地下水水质等信息,定期评估填埋场环境风险。

    3、全方位完善填埋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1)设计环节,基于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大量调查数据,鉴于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填埋场污染比例较高的现实,本次修订明确禁止填埋场仅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要求新建填埋场必须采用人工复合衬层等更为有效的防渗系统,从源头上降低渗漏污染风险。

    (2)运行环节,针对目前防渗层破损和渗漏突出问题,增加了填埋场防渗衬层渗漏监测要求,可及时发现渗漏,提前采取措施;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积存导致液位过高的问题,明确了基于堆体稳定控制的填埋场渗滤液液位监测要求。

    (3)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环节:在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上,增加了填埋场环境风险定期评估要求,地下水污染时所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封场覆盖和环境现状调查的相关要求。


    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标准》(GB/T50869-2013,2025年修订)


          2025 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进行了局部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名称改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标准》,编号变为GB/T 50869-2013,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强化防渗系统:防渗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强制性国内工程建设国家规范GB55012;强调防渗材料焊接质量需全过程监督,铺设后需进行全场渗漏破损检测;细化了防渗材料渗漏检测规定。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新增了应急预案制定要求,并规定了应急预案内容。

    3、强调防臭措施:新增了防臭措施要求,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臭气应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填埋作业应采取综合防臭除臭措施。

    4、优化技术指标和要求:此次局部修订涉及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场址选择、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等多方面内容。例如,完善了渗沥液产生量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更加精准;细化了盲沟铺设材料的要求;新增了膜处理浓缩液的高级氧化等工艺处理方式以及渗沥液处理过程中的除臭要求等,有助于提高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三. 垃圾填埋场相关风险评估技术文件


          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办便函〔2022〕382号)是各地开展调查评估的基础依据。部分地区发布了地方性指南,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DB51/T 3273-2025)、《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51/T 2988-2022)、《河南省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T/HNGEA 0001-2025)、《江苏省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DB32/T 4611-2023)等。这些指南规范文件主要围绕填埋场风险评估工作,为各地开展垃圾填埋场调查评估工作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依据,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四. 结语


          上述标准与指南的协同实施,标志着我国填埋场管理从“粗放处置”向“精准治理”的根本性转变,规范了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流程。对于填埋场运营者需要重视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检测和填埋场风险评估工作:原有的防渗检测工作更加明确,需进行周期性检测;另外,亦需要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强化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