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安全领域,意外火灾的防范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当火灾在建筑内部突发时,电缆沟、电缆竖井以及墙体、楼板中因电缆、管道穿越而形成的孔洞与缝隙,往往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快车道”,严重威胁着人员安全并加剧财产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隔离并封堵这些潜在的火势通道,对于控制火情、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及为消防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最新制定了GB 23864-2023《防火封堵材料》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防火封堵材料领域的监管与规范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建筑防火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技术依据。
防火封堵材料分类
按用途分类:孔洞用防火封堵材料、缝隙用防火封堵材料、塑料管道用防火封堵材料。
按使用场所分类:重要公共建筑用防火封堵材料、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用防火封堵材料。
按产品的组成和形状特征分类:柔性有机堵料、无机堵料、阻火包、阻火模块、防火封堵板材、泡沫封堵材料、多组分封堵材料、缝隙封堵材料、防火密封胶、阻火包带。
耐火性能分级
防火封堵材料的耐火性能按不同的火灾环境条件其耐火性能分级代号如下表所示,按耐火完整性(用E表示)时间分为:1h、2h、3h三个级别,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用EI表示)时间分为:1h、2h、3h三个级别。
耐火性能分级代号
耐火性能试验流程
01 试验设备 符合GB/T 9978.1对耐火试验炉的要求。耐火试验炉应满足试件安装、升温条件、压力条件、温度测试及试验观察等要求。
垂直耐火试验炉
02 试验条件 升温条件采用建筑纤维类火灾升温条件时,试验炉内温度应符合GB/T 9978.1中的相关规定。
建筑纤维类火灾的标准时间-温度曲线
采用电力火灾升温条件时,耐火试验炉内温度应符合XF/T 714-2007中5.1.1的相关规定。
电力火灾的标准时间-温度曲线
炉内压力条件
采用建筑纤维类火灾升温条件时,试验炉内压力应符合GB/T 9978.1中的相关规定。
采用电力火灾升温条件时,耐火试验炉在垂直试件顶部(垂直构件)水平面或试件底面以下100mm 处的水平面(水平构件)炉内压力,在试验开始5min后压力值为20Pa±5Pa,10min后压力值为22Pa±3Pa。
试件条件
进行耐火试验时,试件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拼接与安装的方法应能反映相应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03 试件制备
由于防火封堵材料在用途、组成和形状特征方面的不同,在对试样进行制备时应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并注意按照实际工程应用制作试件应包含标准试件中的所有贯穿物及其组合方式来进行。
04 试验程序
试件安装应反映实际使用情况,根据测试要求将试件垂直或水平安装于燃烧试验炉上进行试验。在背火面的防火封堵材料、贯穿物及框架上布置热电偶以测量背火面温升情况。贯穿物的悬臂端应采用有效的支承(托架)。
试件背火面温度
测量并观察背火面封堵材料表面的温度、距封堵材料背火面25mm处电缆表面的温度、距封堵材料背火面25mm处穿管表面的温度、距封堵材料背火面25mm处框架表面的温度。
完整性
测量并观察试件背火面是否有火焰或热气流穿出点燃棉垫,以及试件背火面是否出现连续火焰达10s以上。
隔热性
测量并记录背火面所有测温点包括移动热电偶的温升,以及任一测温点温升超过180℃的时间。
05 耐火极性判定
对E类防火封堵材料,试验中出现完整性丧失时,即表明该防火封堵材料的完整性已达到极限状态,所记录的时间即为该防火封堵材料的完整性丧失的极限耐火时间。
对EI类防火封堵材料,试验中出现完整性丧失或失去隔热性的任何一项时,即表明该防火封堵材料的完整性或隔热性已达到极限状态,所记录的时间即为该防火封堵材料的完整性丧失或失去隔热性的极限耐火时间。
06 冲水试验
对于选择进行冲水试验的垂直封堵类防火封堵材料或系统,按GB 23864-2023附录C的规定进行试验和判定。
防火封堵材料的作用是通过隔离和封堵,减缓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为火灾扑灭争取时间。在建筑的防火设计和防火安全中,防火封堵材料是一项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因此对其耐火性能的检测是必不可少、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