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标准采用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大的更新元素。判定级别形态与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的大优
势是条文权衡性和弹性空间增强,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策略提供更为丰富的遴选空间。
2.结构体系更紧凑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二者合并成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结构体系也沿用了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已在国
际大量工程中落地应用,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
3.适用范围更广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应该说,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
区域。
4.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做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
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值得关注是,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新标准针对绿色建
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5.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例如: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
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6.标准灵活性更强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人均居住用地、人
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7.标准评价难度增加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
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