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果蔬作为商超的流量担当,却也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区——农残超标可能带来处罚,货源不稳定导致品质波动,易腐特性更让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何在新鲜度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构建一套从源头到消费的全链条管控体系,结合果蔬易腐坏、农残风险高、季节性波动大的特性,实现源头严控、过程细管、动态优化。
生鲜果蔬的质量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核心风险:
-农残超标:种植环节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或未遵守安全间隔期,导致农残检出值超过国标要求;
-货源不稳定:同一品类来自多个种植基地(如云南、山东的番茄),因土壤、气候差异导致品质波动;中小农户缺乏标准化管理,易出现“样品好、大货差”的“货不对板”问题。
管好生鲜果蔬质量,需跳出出问题再处理的被动模式,遵循三大核心原则:
-源头严控:从种植基地准入开始,锁定合规、稳定的货源;
-过程细管:验收、储存、销售各环节设置质量关卡,确保品质;
-动态优化:通过数据复盘和供应商分级,淘汰问题供应商,培育优质供应商伙伴。
1.准入
供应商准入阶段,需重点核查两类资质:
-基础合规资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生产许可证(如适用)、产地证明;
-种植端能力证明:基地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如绿色食品认证)、农药使用记录、近1年监管抽检合格报告(无农残超标记录)。
2.种植基地审核
准入后须开展种植基地现场审核,重点关注:
-基地认证:核查认证有效性(如有机认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实地检查种植环境(土壤重金属、灌溉水水质是否达标);
-用药管理:查看农药仓库(是否分类存放禁限用农药)、施药记录(是否与采收时间匹配安全间隔期)、废弃物处理(农药瓶是否集中回收);
3.样品测试
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前,需通过样品测试明确质量要求,形成《生鲜果蔬质量手册》,测试指标包括:
-合规要求:覆盖高风险农残项目,确保合规;
-质量要求:比如水果的果径、单果重、糖度、硬度;蔬菜的机械伤率等等。
4.验收
果蔬到库后,必须优先验收,重点查:
-票证:核对批次农残快检报告、产地证明;进口果蔬资质文件;
-感官:外观、气味、重量;
-检测:农残快检、糖度检测(对糖度有要求的产品)、温度检测(对温度有要求的产品)。
5.储存
-分品类温层控制:降低损耗;
-动态监测:动态记录库温,异常时1小时内调整;
-定期盘点:日盘、周盘、月盘。
6.销售管理
门店陈列环节需重点管控3个细节:
-冷展柜温度:用电子温感贴实时监控;
-陈列量:根据日销量调整,避免积压;
-补货时间:早高峰前补新鲜货,晚高峰后清理“质量边缘商品”,避免影响顾客体验。
7.售后
客诉分级处理、顾客建议分析推进前端商品货源优化:
-客诉分级:比如轻微(如个别烂果)情形进行现场退换、赠送优惠券;严重(如农残超标)情形在2小时内下架涉事批次,48小时内完成召回并上报监管;
-数据反哺:分析客诉高频品类、高频原因,反馈至采购端优化供应商筛选标准。
8.数字化升级
针对高单价果蔬(如车厘子、松茸菌),可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全链路可视化:种植端记录基地位置、施药时间、采收时间;运输端绑定冷链车GPS轨迹+温度记录;销售端消费者扫码可查全流程信息。
从基地审核到数字化溯源,CTI南宫NG28检测食农及健康产品事业部可为商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检测能力:覆盖全部国家标准法规中相关的农残检测能力,支持快检+实验室复检双模式;
-审核服务:专业团队开展种植基地、仓储物流、门店运营审核;
-培训赋能:针对采购、验收、门店人员,开展“农残防控+品质管理”专项培训。
生鲜果蔬供应商质量管理,是商超的安全底线,更是品质护城河。通过准入严控、过程细管、动态优化的全链条管控,既能守住安全红线,又能通过稳定品质提升顾客复购。南宫NG28食农愿与商超携手,用专业技术和数据工具,让每一颗果蔬都“安全可查、品质可感”。